11月的乌镇还浸着桂树的甜香,2025世界互联网大会的嘉宾们刚从“网络空间命运共同体”论坛散场,搜狐创始人张朝阳就坐在西栅河边的老茶馆里,就着一杯狮峰龙井跟记者聊起了最近最火的AI——不是夸它有多“神”,而是认认真真说:“有些时候,我们得学会对AI说‘不’。”
作为坚持四年直播物理课的“网红博士”,张朝阳对AI的“好用”有最实在的体感:搜狐视频用AI给《张朝阳的物理课》生成“连麦克斯韦方程都没算错”的精准字幕,还能把两小时长课剪成三分钟智能摘要,“学生们说找公式快了十倍”。但话锋一转,他皱着眉敲了敲桌子:“可人脑的思考不是‘拼砖块’啊!你让AI算个公式很快,但自己不动脑子推导,永远不会真正懂——就像背单词,AI能帮你列清单,但你不装到脑子里,永远没法用它写文章。”
他举了个特接地气的例子:前几天刷到个搞笑视频,AI自动总结的“笑点”全歪了,“视频里是俩朋友互相怼‘你减肥又失败了吧’,AI居然总结成‘友情的温暖’——它没懂人类笑点里的‘口是心非’,没懂那种‘骂着骂着就笑了’的默契。”更戳人的是他对“情感内容”的坚持:“教做菜的AI能列步骤,但没法写‘妈妈煮的番茄鸡蛋汤要放半勺糖’;写散文的AI能凑句子,但没法写‘爷爷的老茶缸上有他当兵时的划痕’——这些‘带温度的细节’,只有人才懂。”
说到AI的“副作用”,他的语气沉了下来:“现在网上有的内容,你根本分不清是真人写的还是AI编的;还有明星被换脸的深度伪造视频,隐私被侵犯得明明白白——这不是‘技术进步’,是‘制造假象’。”他说解决这事儿得“慢慢来”:“新技术出来,法律得跟上,平台得负责,就像当年治网络谣言一样,逐步‘蹚出条路’。”
聊到“未来AI让人类一周只工作一天”的说法,张朝阳直接摆了摆手:“那不是‘幸福’,是‘退化’!你想啊,要是啥都让AI做,人天天躺家里,连下楼买个包子都要AI送,身体能好吗?就像马拉松,明明开车更快,为啥还有人跑四十公里?因为跑的时候风吹在脸上的感觉,AI给不了;因为坚持到终点的成就感,AI懂不了。”他强调“拒绝AI”不是“反技术”,是“守住人的‘活气儿’”——“生活不是‘追求效率’,是‘感受温度’:跟朋友吃火锅时的闲聊,陪家人散步时的晚风,这些‘慢事儿’,AI代替不了。”
说到网络空间命运共同体,他望着河对面的峰会场馆笑了:“互联网最牛的地方,就是把全球变成了‘一个村’——北京的新闻秒到纽约,非洲的孩子能看中国的网课。中国有这么多互联网用户,相当于有个‘超级试验场’,AI算法、信息流推荐这些,我们摸出了经验,能给全球带带节奏。”
离开茶馆时,张朝阳指着河边的乌篷船说:“你看这船,用了上千年,不是因为它比电机船快,是因为划的时候能摸到水的温度,能闻到河风里的桂香。AI是电机船,但有些时候,我们得坐回乌篷船——不是拒绝进步,是守住‘人该有的样子’。”
风里的桂香更浓了,河面上的乌篷船慢悠悠划过桥洞,就像张朝阳说的:“技术是工具,人,才是生活的主角。”