最近黄金市场的一则数据,把“美元避险地位”的讨论推到了风口浪尖——2025年第二季度,全球央行持有的黄金储备总值,第一次超过了它们手里的美债规模。这是1996年以来的头一回,不少老金融人感慨:“从前说‘美元是避险天花板’,现在黄金把这层天花板,掀开了条缝。”

近30年全球央行黄金持有首次超美债

要理解这场“30年之变”,得从2022年的那道“信任裂痕”说起。那年俄乌冲突升级,美国联合盟友冻结了俄罗斯的美元储备——这一动作像颗“震撼弹”,炸碎了全球央行对美元“绝对安全”的默认共识。在此之前,大家都觉得“持有美债=稳”,但没想到,当地缘政治冲突爆发时,美元资产会变成“被拿捏的工具”。而黄金不一样,它是没主权、没对手方风险的实物——你攥在手里的金条,不会因为某个国家的政策,突然“消失”或“贬值”。从那以后,各国央行开始疯狂囤金:2022年第四季度全球央行购金417吨,创11年新高;2025年二季度,黄金终于超过美债,成了央行眼里“更稳的压舱石”。

近30年全球央行黄金持有首次超美债

更买黄金的“主力”,是那些和美国政治距离更远的新兴经济体。比如中国、印度这些国家,2008年金融危机后购金意愿就持续上升;有机构统计,和美国关系越紧张的国家,囤金越积极——毕竟美国频繁用金融制裁“敲桌子”,美元资产里藏着的“地缘政治风险”,比通胀更吓人。对这些国家来说,买黄金不是“投资”,是“买安全感”:与其把外汇储备全押在美元上,不如用黄金对冲风险——哪怕成本高一点,也得给本国经济“留条后路”。

近30年全球央行黄金持有首次超美债

这波“黄金替代美债”的背后,其实是各国对“战略主动权”的争夺。以前外汇储备里美元占比太高,美联储一加息,很多国家的货币就跟着贬值,政策选择也得跟着美国走;现在手里有了黄金,就能少受美元周期的“绑架”。比如2024年美联储加息时,不少新兴经济体靠黄金储备稳住了汇率——这不是黄金的“魔法”,是“不把鸡蛋放在一个篮子里”的清醒。更关键的是,当美元比重下降,非美元资产上升,各国在国际金融体系里的话语权也会跟着涨——毕竟,谁掌握了更安全的储备资产,谁就能在舞台上站得更稳。

近30年全球央行黄金持有首次超美债

有人会问:“现在金价都涨到历史高位了,央行还买,不怕亏吗?”但对央行来说,“安全”永远比“收益”重要。就像一位央行分析师说的:“用高成本换黄金,换的是‘不被别人卡脖子’的底气。”当美元的“信任滤镜”碎了,能替代它的暂时只有黄金——这不是黄金的胜利,是美元体系进入“调整期”的信号。下一个主导货币还没出现,但各国已经用黄金,为自己的未来“留了一手”。

近30年全球央行黄金持有首次超美债

说到底,这场30年之变,变的是储备资产的选择,不变的是各国对“自主”的追求。黄金超过美债的那一刻,其实是在说:当美元不再是“唯一答案”,世界,正在寻找新的“安全解法”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