提到黑洞,你第一反应是不是“宇宙吞噬者”?这个藏在星系中心的“隐形巨兽”,长久以来都被贴上“只进不出”的标签。但中国科学家用一台“高原上的眼睛”,把这个标签撕得干干净净——黑洞,居然是宇宙里最猛的“超级粒子加速器”!

11月16日,中国科学院高能物理研究所的团队扔出颗“宇宙”:基于高海拔宇宙线观测站“拉索”(LHAASO)的观测数据,他们证实黑洞不仅会“吞”,还会“喷”——那些困扰科学界近70年的超高能宇宙射线,源头居然就是它!更关键的是,这还解开了宇宙线“膝”区的形成之谜——那个让全球物理学家挠头半个多世纪的“宇宙密码”,被咱们的“拉索”破译了。

“拉索”到底是啥?简单说,它是架在四川稻城4410米高原上的“宇宙望远镜”,专门盯着宇宙里的高能射线“盯梢”。以前人类观测宇宙线,要么“看不全”要么“看不清”,但“拉索”的“眼睛”特别尖——能捕捉到能量高达1000万亿电子伏特的射线,相当于把观测极限往上翻了好几倍。这次的发现,就是它“蹲”了好几年的成果:黑洞在吞噬物质时,会从两极喷出高速粒子流,这些粒子被加速到极致,就成了我们探测到的超高能宇宙射线;而宇宙线“膝”区(能量达到1000万亿电子伏特时的“拐点”),正是这些粒子在传播中“撞”出来的痕迹。

曹臻院士说,这不是“发现新现象”,而是给宇宙线的起源“画了张定位图”。要知道,宇宙线是宇宙的“信使”,但之前人类压根找不到它们的“发件人”。现在黑洞这个“超级加速器”一曝光,咱们终于能顺着射线往宇宙深处看——比如星系怎么演化,极端环境下的物理规律到底咋回事,这些以前只能靠猜的问题,现在有了实锤。

其实对普通人来说,这个发现的意义远不止“刷新知识点”。你想,当你抬头看星星时,那些穿过大气层的宇宙射线,可能就来自某个遥远星系的黑洞;当科学家用“拉索”追踪它们的轨迹时,其实是在替我们“摸”宇宙的脉搏。从“天眼”看脉冲星到“拉索”追宇宙线,中国科学家做的,从来都是把“宇宙的秘密”变成“人类的常识”。

有人问,研究这些“离生活很远”的东西值得吗?曹臻院士的回答很实在:“今天破解宇宙线起源,明天可能就会用同样的方法解决地球上的问题——比如极端环境下的材料稳定,或者新的能源技术突破。科学的进步,从来都是‘一步一步往上爬’,而每一步,都离不开对‘为什么’的追问。”

说到底,黑洞的“反转”,其实是宇宙给人类的又一次提醒:永远不要用“固有印象”定义未知。就像以前我们觉得黑洞只会“吞”,现在才知道它还会“喷”;以前我们觉得宇宙线“无迹可寻”,现在“拉索”给了它“坐标”。而这,不正是科学最迷人的地方吗?——永远有新的答案,永远有新的问题,永远让我们对这个世界,保持好奇。

当我们为“拉索”的发现欢呼时,其实是在为“人类的求知欲”鼓掌。毕竟,宇宙的浪漫,从来不是“已知的确定”,而是“未知的惊喜”——就像我们终于知道,那个“吞噬一切”的黑洞,其实是宇宙里最热情的“信使”,正用超高能射线,给人类写着一封封“来自宇宙深处的信”。